近日 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《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》。根据《白皮书》显示 ,2018年 ,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.8亿元,较2017年增长39.2% ,2019年产业规模预计超过千亿 ,达到1290.7亿元 ,到2021年 ,产业规模将破2000亿元 。
《白皮书》指出 ,云计算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核心基础设施 ,在全球 的数字化 、智能化产业变革浪潮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双石在解读《白皮书》时表示,“对于数字经济而言 ,云计算不仅仅是实现IT资源池化 、提升性能 、降低成本和简化管理的工具 ,更重要 的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服务” 。
据悉 ,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扶持云计算产业 :美国颁布的《联邦政府云战略》提出 ,力争到2020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在高新产业中占比至少达到30%;德国的“云计算行动计划”指出,力争到2020年借助云计算产业推动数字经济总产值大幅增加;日本 的“智能云计算战略”预计,力争到2020年云计算产值突破3.67万亿美元 。
中国企业上云率远低于美欧
尽管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走高 ,但尚不足美国云计算产业 的十分之一。
数据显示 ,2018年 ,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仅有40% ,远低于美国企业85%和欧盟企业70%。去年962.8亿元 的产业规模 ,仅相当于美国云计算产业的8%左右。
“对于发达国家 ,中国企业上云率还是比较低” ,曲双石直言,在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,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。
在他看来 ,差距意味着巨大 的增长空间 ,新技术和新应用交叉融合将推动该领域发展 ,同时 ,5G将拉动新 的基础设施增长,为市场打开新 的上升空间 。
他预计 ,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,届时,政府和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% ,上云深度将有较大提升 ,在应用层面,安全可控也将成为政企用户上云考虑 的重要问题。
提倡互联互通建立云生态
虽然 ,云计算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的重要手段 ,但为何中国企业上云率还处于较低水平,原因何在?
不便利是原因之一 。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指出,无论是华为、阿里还是腾讯、百度 ,前提是需要提供服务,用户不需要考虑过多细节,所以多云管理将成为大趋势 ,企业将使用集成工具,实现跨越共有和私有云 的多云管理 。
“几朵孤立 的云 ,各成一个生态 ,不可取” ,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 小英提倡互联互通机制 ,成立云联盟并实现一点接入 ,真正建立以客户为导向 的服务提供体系 ,“这些都需要在政策上加强” 。所以 ,未来应打造健康、开放、协同的云应用生态,才能让政企获得与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 的云服务 。
针对云生态问题 ,曲双石指出,如果未来商务技术被限制 ,会给各行业系统运行带来巨大风险,因此应构建开放 的云生态 ,这是最长远 的发展任务 。
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栾大龙同样认为 ,仅仅凭借一家公司无法实现最终创新,需要集成所有 的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 ,此举不仅能提高平台的整体灵活性 ,还将对智能化升级起到关键作用 。
全栈云平台将成为未来主流
谈及未来,曲双石直言 ,有核心技术竞争力 的全栈云平台将成为主流 ,并将成为选择的重要评估标准。
据悉 ,华为云是目前为数不多 的全栈云平台头部玩家之一 。据介绍 ,华为云以昇腾芯片驱动 的服务器、智能 小站 、加速卡构建了全栈AI算力 ,以鲲鹏920芯片驱动的TaiShan系列服务器构建了通用算力。在此基础上,华为云推出了一站式AI开发平台等核心技术组件。
另外 ,能否打造一个开放共赢 的、生机勃勃的生态是云产业健康发展 的关键 。今年,华为正式发布“沃土计划2.0”生态扶植计划 ,称未来5年将投入15亿美金 ,在全球发展五百万开发者 。
值得一提 的是,5G也被看作是云计算 的重要推动力。
根据10月16日华为发布 的2019年三季度经营业绩 。目前已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定了60多个5G商用合同 ,5G基站发货量居全球首位 。华为云方面认为 ,面对万物互联 的应用场景,可以通过智能协同云 、边、端 ,让算力在具体 的场景中随需而至 ,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升级。此外,华为云还提出的“普惠AI”战略 ,目前已推动AI在城市 、制造 、医疗、汽车等10大行业超过500个项目实践落地 。